跳至主要內容

    如何監測太空天氣?

    如何監測太空天氣?

    孔繁耀
    2005年3月

    太陽現象如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,均能對太空天氣變化作出良好提示。其中,來自太陽的X射線和紫外線輻射的強度更是太空天氣預報的重要資料。
    太空天氣可從地面和太空上觀測。在地面上的觀測,主要利用望遠鏡及光學儀器去記錄太陽黑子的數目,而極光的觀測則能提供地磁暴出現的證據。
    地面觀測會受到地球大氣及天氣的影響,而在太空上進行觀測則沒有這些限制。近年,人造衛星和太空船已被利用來觀測太空天氣。它們包括先進組合探測者(Advanced Composition Explorer,簡稱ACE)、太陽和日球觀測站(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,簡稱SOHO)、過渡區及日冕探測者(Transition Region And Coronal Explorer,簡稱TRACE)、和地球同步業務環境衛星(Geosynchronous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,簡稱GOES)。詳情如下:
   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ACE於一九九七年由美國發射,它能分析從太陽釋放出來帶電荷粒子的物質組合及行星間的磁場,為我們提供太陽活動事件中釋出物質的重要資料。
   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歐洲航天局(European Space Agency,簡稱ESA)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美國太空總署(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,簡稱NASA)合作開發的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SOHO衛星於一九九五年升空,它的任務是研究太陽風及太陽內部結構。
    由SOHO拍攝的太陽照片,顯示出太陽活動從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間有著明顯的增長
    由SOHO拍攝的太陽照片,顯示出太陽活動從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間有著明顯的增長(資料來源︰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SOHO (ESA & NASA)
    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TRACE於一九九八年由美國發射,它的任務是研究太陽磁場結構的演變。
    由TRACE拍攝的照片,顯示出太陽邊沿的磁力活躍區。
    由TRACE拍攝的照片,顯示出太陽邊沿的磁力活躍區。(資料來源︰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TRACE
    美國運作的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GOES X射線影像儀能監測太陽耀斑。下圖顯示發生於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的太陽耀斑爆發過程。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二時三十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二時四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二時四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正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正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十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十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三十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三十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三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三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四十五分
    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香港時間下午三時四十五分
    發生於二零零五年一月二十日的太陽耀斑爆發過程(資料來源︰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
    太陽的結構及太陽系形成的知識能為太空天氣提供線索。「創始號」(Genesis)太空船於二零零一年升空,其任務是採集太陽風粒子樣本。它的樣本收集器於二零零四年九月八日返回地球。雖然收集器因降傘系統的失靈而撞毀,但仍有相當數量的樣本能夠保存。研究太陽風的粒子能讓我們了解太陽系的誕生及演變。
    「創始號」收集器於二零零四年九月八日返回地球時撞毀
    「創始號」收集器於二零零四年九月八日返回地球時撞毀(資料來源︰這連結會以新視窗打開。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
    QR code